重訪彼得潘(飆淚到呼吸困難好片)

今晚重新定義好電影指標,感動不算什麼,絕對要「飆淚到呼吸困難」才是真正厲害。

重看 2004 年電影,《尋找新樂園》(Finding Neverland),大受感動,結尾擤鼻涕擤掉17 張衛生紙。由強尼・戴普(飾演蘇格蘭作家詹姆斯・馬修・貝瑞)、凱特・溫絲蕾(飾演寡婦/四個男孩的母親,西維亞・戴維斯太太)主演,主要講述舞台劇作家因為在公園巧遇戴維斯一家人,透過互相來往而得到創作新舞台劇《彼得潘》的靈感。

相信大家對彼得潘這名拒絕長大的頑皮男孩不陌生,”Peter Pan: The Boy Who Wouldn’t Grow Up”(1904)。在貝瑞筆下,Neverland 充滿天馬行空的魔力色彩,有彼得潘和遺失男孩(the Lost Boys)、美人魚、印地安酋長、海盜、小仙女 Tinker Bell、壞蛋虎克船長和會發出鬧鐘滴答滴答聲的鱷魚。

Continue reading “重訪彼得潘(飆淚到呼吸困難好片)”

簡單燕麥再變身,味噌、醬油口味

說到懶人菜,健康滿點的燕麥是我的 go-to 方案。之前介紹的「免煮、免開火隔夜燕麥」大受歡迎,再跟大家介紹新吃法:鹹燕麥。

刻板印象中的燕麥總是甜的。我記得小時候讀「威利山莊的狼群」(The Wolves of the Willoughby Chase),最勾魂的句子是形容燕麥粥。被邪惡女教師陷害失去父母,而被送到孤兒院的堂姐妹 (邦妮、西維亞),在賽門(書中養鵝少年,是威利山莊莊主女兒的好友)的幫助下成功逃走。在孤兒院受虐待,餓了許久的邦妮逃走後吃的第一餐就是燕麥粥。熱騰騰,溢滿牛奶香氣的燕麥粥裡還加了紅糖、奶油,好吃極了。

燕麥可以加牛奶、水果、葡萄乾等等,可是鹹燕麥… 太奇怪了吧?不,其實鹹燕麥絕對是合常理,同時很好吃。

鹹燕麥, aka “savory oatmeal” (image credit: thehealthyeverythingtarian.com)

Continue reading “簡單燕麥再變身,味噌、醬油口味”

當白雪成 slushy 時,關於天氣跟聊天這事

在紐約,天氣變暖指的是氣溫從零下回升為“零上” 2 度。氣溫上升理所當然是個讓人開心的消息,可是對 Sherry 而言,氣溫回升的日子讓人厭煩,而且是非常。零下,至少白雪晶瑩。冷歸冷,放眼望去的白色風景,多少帶點夢幻,讓人心生嚮往。反之,零上的日子,白雪落地成不了雪,夾帶著城市本身的污濁,頓時成白雪變成髒兮兮的雪泥 :slush。

 

Slushy 0.2
照片攝於紐約東下城 Lower East Side Stuyvesant Town 公寓附近(2012 冬)

英文 Slush 這個名詞說的是融雪、雪泥。髒灰髒灰,半雪,半泥水。不小心踩到,還會弄髒鞋子、褲管。而形容詞 Slushy 形容這半融化狀態的處境。有一個可以簡單記憶的方法。有在半融化的雪泥水中走過路嗎?鞋子踩在雪上的聲音正是 slush slush 聲呦!

可想而知,slushy 日子穿衣外出很鬱悶。為了保護褲子不要弄髒,不是穿笨笨重重的高筒雨靴,就是穿土灰色的雪鞋,毫無造型可言。不過說到這,壞天氣倒是有個好處。那就是提供完美 small talk 的開場白。 Continue reading “當白雪成 slushy 時,關於天氣跟聊天這事”

真的不是我殺的啦,Plant Killer 不是我

照顧小孩的保姆叫 babysitter,那照顧植物的代理人,理所當然因該叫 plant-sitter 。一度瘋狂迷戀香草的我,把香草花園當成寵物照顧。聖誕假期因為人不在紐約,拜託同事/好友照顧我的寶貝。從介紹香草(「這邊是薄荷家族:摩洛哥薄荷、橘子薄荷…,這邊是羅勒家族:泰國羅勒、義大利羅勒…」)到叮嚀怎麼澆水,都仔細交代,深怕我的香草遇人不淑。

plant一個月後…

「天,我的花園怎麼了?」我不可置信地望著眼前的乾枯樹枝。之前還綠油油,生機勃勃的香草,竟然變成一片荒涼。

「我不知道,我有澆水。」同事解釋道,「而且我還幫你救回來這一顆。」

喔,我看一看。對啦,泰國羅勒長出三片新葉子。

不知道《秘密花園》(The Secret Garden)書中女主人翁瑪麗初次打開秘密花園大門看到的景象,跟我手中的盆栽有沒有的比?

我苦笑地自嘲,只剩下樹枝樹幹(“I’ve only got twigs and branches”)。我的組編輯看了我可悲的盆栽一眼,說:不,只有樹枝(“Sorry girl, not even. Just twigs.”)。

Continue reading “真的不是我殺的啦,Plant Killer 不是我”

工作如談感情,需慎選但不能亂玩

工作重不重要?當然。

首先,因為需要錢 。從最基本的吃住,到看電影、旅遊、逛街,80% 的快樂是用錢堆砌而成的。不是萬能,但是萬萬不能沒有錢。其次,工作讓人擁有努力的方向和忙碌的意義,可以使身心健康快樂。再者,不時發發牢騷說自己工作有多忙也是件挺爽的事。不過,畢竟享受忙碌的前提是自己必須真心喜愛這份工作。也因此,身為記者新鮮人/畢業生的我,對第一份工作考慮多多,包括公司大小和經營模式、編輯和記者的溝通、工作內容與這份工作未來的發展。

(image credit: AREC)

一大串說下來,還是得先找工作機會。而關於這一點,你的相關人脈是決勝點 — “It is all about who you know”。

你所認識的人,每多一個人都可能在現在或將來對你有幫助。美國《紐約客》[1] 記者 Malcolm Gladwell 在《臨界點》[2] 書中寫道流行之所以能成為流行,有三大幫手:人脈超廣的 Connectors、擁有專業知識的 Mavens 和最佳銷售員的 Salesmen。而其中 Connector 之所以能成為 Connector,那是因為他深入了解「六度分隔理論」(Sixth Degrees of Separation)。 Continue reading “工作如談感情,需慎選但不能亂玩”

原來搬家是… 紙箱二十

搬家,是把在紐約的一年又六個月的日子打包裝箱。

534 天。說短,卻足以令人戀眷離家第八個街口的牛角麵包、咖啡專賣店。說長,也還沒有以紐約為家的決心。正午 12 點搬家,那時,天空,飄著雪。莫名地心口一熱。有點感傷,卻又覺得特別清爽,有新開始的氣息。

不過要全新來過還是件麻煩事。雖然請了搬家公司幫忙,還是搬得昏頭昏腦,故有所悟:

不想說謊,可是… 箱子怎麼這麼多
搬家公司問東西多不多,回說不多,就一個行李箱、幾個紙箱、床、書桌/椅、小書櫃,不多不多。問題出在,整理起來,莫名其妙地多出很多「可能還會用到」的小東西。《王子復仇記》(Hamlet)裡的哈姆雷特不該問 “To be or not to be”,而是 “To keep or not to keep“ (留?不留?)。

你,包括你的一切,就是紙箱
室友的家當(不包括大型傢俱、衣鞋)浩浩蕩蕩地裝了20箱。她說她是 Gracefully 超市蘋果紙箱,值:20。我是新鮮蔬果宅急便 Fresh Direct 紙箱,值:12。

(image credit: allaroundmovingcom)

當你發現,原來現有的生活是可以打包裝箱重新來過,你會有一點失落,卻也會為改變雀躍。當然,這是在你還沒打開紙箱前。

正因如此,有了第三定律。

Continue reading “原來搬家是… 紙箱二十”

浮華不實:瑪麗皇后 vs 馬卡龍

說到馬卡龍,我就會想到《凡賽爾拜金女》瑪麗・安東娃妮特(Marie Antoinette)– 即後來被砍頭的瑪麗皇后。

入口軟棉薄酥,馬卡龍又被稱為「少女酥胸」(image credit: sf.epochtimes.com)

馬卡龍說穿了就是夾心餅乾: 用蛋白、杏仁粉、白砂糖、糖霜做小圓餅,兩片餅乾中間夾有奶油混巧克力或水果的ganache 內陷。入口薄酥、軟綿,還帶著像軟糖般的甜蜜口感。首先迎味蕾襲來的是花果香氣,隨之第二口帶來杏仁香。 Continue reading “浮華不實:瑪麗皇后 vs 馬卡龍”

紐約也有正宗墨西哥菜,濃濃Puebla 家鄉味

身為加州人的我,每當想念墨西哥菜的時候,心中不免浮起「哎,心在南加,身在紐約」的不得已。之前為了重溫墨西哥菜的好滋味,遠征布朗克斯(The Bronx,從下東城坐地鐵,車程約一小時),殊不知,我家附近就有家高CP值的 Deli,除了賣正港墨西哥食材,還賣熟食。

Zaragoza, LES Deli

胖嘟嘟的墨西哥卷餅(Burrito/$8)用料一般,米飯、雞肉、豆子和生菜。不過老闆 Pompayo 相當可愛地用三種顏色的醬汁重現墨西哥國旗。 Continue reading “紐約也有正宗墨西哥菜,濃濃Puebla 家鄉味”

對塞尚而言,紅衣女人是…

提到保羅・塞尚(Paul Cezanne)這名後現代主義畫家,首先浮上腦海的就是蘋果。印象派追求光與色彩,反之,塞尚提倡「線是不存在的,明暗也不存在,只存在色彩之間的對比」。看這幅《靜物》(Still Life with Apples and Oranges),塞尚從不同的角度觀看蘋果、橘子,找出物體的多樣性。

Cezanne “Still Life with Apples and Oranges” (image credit: artnetworkcanada.com)

不過,除了靜物,塞尚也畫人物。紐約大都會美術館(Metropolitan Museum of the Art)展出畫家親密愛人,”Madame Cezanne” 特展。

Cezanne, sketches of Hortese Figuet

素描本(左圖)裡,有著鵝蛋臉、不突出五官的女人名字是 Hortense Fiquet。1869年,Fiquet 19 歲時開始當塞尚的模特兒,兩人相識。三年後,兩人第一個兒子保羅出生。不過倆人沒有結婚。直到 1886 年,孩子 14 歲那年,為了讓接保羅獲得繼承權,兩人才正式結婚。

望著畫中表情平淡的女人,我想知道,是什麼原因讓她願意成為塞尚的地下情人。而且一當,就十幾年。是愛情?還是其它?

Fiquet不是塞尚唯一的女模特兒,可是卻是畫家最常畫的繆斯。除去一本本畫滿Fiquet鉛筆素描 — 讀書、思考、打毛衣 — 的素描本,塞尚為她畫了29幅油畫。

真愛?你錯了。

塞尚的家人、朋友都不喜歡Fiquet,認為她愛慕虛榮,花錢如流水。英國 Telegraph 報導寫道,塞尚求學時認識的好友 Zola 形容 Figuet 如同不起眼的灰塵 dust,有型體,可是卻不是個有感情的人。 Continue reading “對塞尚而言,紅衣女人是…”

當愛情遇上美食,日劇《約飯》讓我很想當愛情專欄作家

對曾經擔任老饕專欄作家,又是文字工作者的我,2015 年全新日劇《約飯》令我深深著迷。

改編自漫畫家峰由乃佳的同名漫畫《Around 30 無修正》,《約飯》結合美食跟 30未婚女性戀愛心情。像是熱門電視劇《欲望城市》,只不過城市從紐約變成東京,一夜情改成一頓飯。劇情講述由貫地谷詩穗梨飾演的自由作家成為雜誌企劃 — 約會美食網路專欄作家。她的責任就是跟每集邀到的男性嘉賓共享晚餐。除了幫餐廳打分數外(食物味道/擺盤、室內設計、服務等),還記錄約會感想。

雖然企劃案有代書: 「女作家不能跟來賓談戀愛」,可是看著女主角吃搭配仙台味增粉末的新鮮有機蔬菜和頂級 dry-aged 牛排,  不免感嘆牛排還是比男人實在。

不過約會吃飯可不是件簡單事,從選擇的餐廳到談吐間所透露出的品味、生活態度,一道道關卡都不能掉以輕心。有點像我大學時期在世界日報發表的短篇小說,《約會》。愛情遊戲是選擇題,想當贏家,請選擇(A)、(B)或(C)。(按連結閱讀

《約飯》劇照(image credit: dramawiki.com)

第一話語錄:男人要知道,打開女生心房魔法語言就是在說完「真辛苦啊」,隨之,道:「讓我來守護妳吧。」

Continue reading “當愛情遇上美食,日劇《約飯》讓我很想當愛情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