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如談感情,需慎選但不能亂玩

工作重不重要?當然。

首先,因為需要錢 。從最基本的吃住,到看電影、旅遊、逛街,80% 的快樂是用錢堆砌而成的。不是萬能,但是萬萬不能沒有錢。其次,工作讓人擁有努力的方向和忙碌的意義,可以使身心健康快樂。再者,不時發發牢騷說自己工作有多忙也是件挺爽的事。不過,畢竟享受忙碌的前提是自己必須真心喜愛這份工作。也因此,身為記者新鮮人/畢業生的我,對第一份工作考慮多多,包括公司大小和經營模式、編輯和記者的溝通、工作內容與這份工作未來的發展。

(image credit: AREC)

一大串說下來,還是得先找工作機會。而關於這一點,你的相關人脈是決勝點 — “It is all about who you know”。

你所認識的人,每多一個人都可能在現在或將來對你有幫助。美國《紐約客》[1] 記者 Malcolm Gladwell 在《臨界點》[2] 書中寫道流行之所以能成為流行,有三大幫手:人脈超廣的 Connectors、擁有專業知識的 Mavens 和最佳銷售員的 Salesmen。而其中 Connector 之所以能成為 Connector,那是因為他深入了解「六度分隔理論」(Sixth Degrees of Separation)。 Continue reading “工作如談感情,需慎選但不能亂玩”

要做到白費工夫的最終極,藝術也

網路搜查 「Much ado about nothing」 ,你會發現它除了是莎士比亞著名喜劇之一的劇名,還是兩部電影的名字(分別是 1993年 和 2012年)。

在莎士比亞的年代,nothing 指的不是不存在/微不足道的事(或人),而是八卦。因為在劇中,兩對男女戀人都是因為流言蜚語而被搞的團團轉。Claudio 因這些 “nothing” 誤信未婚夫不忠,在結婚當天拒絕嫁給 Hero,而Benedick 跟 Beatrice 則是因為別的 “nothing” 互訴喜愛之情。至今,此句用來形容白費力氣,或沒什麼大不了的。如:

All this arguing is much ado about nothing.(沒什麼好吵的。)

Well, all that was much ado about nothing. He’s canceling the show. (白做工啦,對方要把表演取消。)

又或者,像我的自製(無油)炸蝦天婦羅事件…

炸天婦羅(image credit: Groupon/漁人和風珍饈)

話說,因為我現在要搬家,行李/紙箱少一件,是一件,少一箱,是一箱。整理冰箱時發現之前買來做馬鈴薯沙拉的美乃滋還剩一點點,於是開始動腦筋該如何解決。 Continue reading “要做到白費工夫的最終極,藝術也”

學英文?找經典文學大師准沒錯 (part I)

雖然美國 R&B 歌手惠妮休斯頓 1999 年單曲 “I learned from the Best” 唱的是失戀心情,不過用在學英文上也不為過。雖然看美國電影、電視劇,聽 CNN 新聞報導都可以加強英文水平,可是想要體驗英文句子精髓還是得讀文學大師的作品。如同中文詩詞,英文同樣也有聲調高低,意境、畫面。

語言的迷人之處在於說,比讀,好聽易懂。最經典的例子非英國文學大師威廉・莎士比亞。莎士比亞寫有 38 部戲劇、155 首十四行詩(sonnet)和其它詩歌。名著包括愛情四角戀喜劇《仲夏夜之夢》、復仇悲劇《哈姆雷特》 等。

我就非常喜歡《仲夏夜之夢》結尾淘氣精靈派克的收場白前六句:

If we shadows have offended,
Think but this, and all is mended,
That you have but slumber’d here
While these visions did appear
And this weak and idle theme,
No more yielding but a dream,

《仲夏夜之夢》1999 年電影劇照,左為精靈派克(image credit: glogster.com)

精靈派克對觀眾說,如果我們這些精靈有所冒犯,請大家不要在意,把所看到的一切當作夢一場。試著讀出來,你會意外發現句句朗朗上口。每一句七個音節,句尾還押韻呢 — “offended/mended”,“here/appear”,“theme/dream”。

另一經典名句是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震驚世界文學作品,《蘿莉塔》。 Continue reading “學英文?找經典文學大師准沒錯 (part I)”

不好意思,糾結來自 middle child syndrome

五分鐘?不行,我不能等五分鐘。我需要你馬上放下手中在做的事,全神貫注品嚐我泡的茶、烤的蛋糕,然後讚美我。現在。

討好,需要讚美、關注,這都不是我的錯。因為,排行老二的我可以把一切推到 middle child syndrome (註:也可以說 middle child complex)。

(image credit: iStock photo)
(image credit: iStock photo)

所謂 middle child syndrome 指的是因為夾在老大老小中間,從小缺人愛、缺人關心的老二、老三、老四、老五等。如果把小孩比為紅綠燈燈號,老大是充滿威嚴的紅燈,告訴大家:”停!” 最小的則是歡樂的綠燈,呼喚:“Let’s go!” 至於尷尬的黃燈就是缺愛,無人理的中間小孩。第一胎唯我獨尊,生來就是發號勢令的老大姿態,最小的則是無憂無慮,備受寵愛的老么。而獨生子、女更不用說,鐵定擁有三千寵愛。

Continue reading “不好意思,糾結來自 middle child syndrome”

“哇,太閃!” — 英文 Bling-Bling 從哪裡來?

從紐約回加州,氣溫竟然還是冷颼颼,讓期待陽光浴的我有些小失望。不過南加州比北加溫暖,搭配暖暖太陽天,戴上 bling-bling 金光閃閃棒球帽。不過嘻哈饒舌歌手口中唱的 bling-bling 又是從哪裡來呢?

超閃,英文 " Nice bling-bling!"
超閃,英文 ” Nice bling-bling!”

Bling-bling 指的是貴重的珠寶。據說九十年代饒舌歌手 BG,Cash Money Millionaires 一員首先唱出 bing-bling,並把這個名詞帶入流行文化。Atlanta Post 記者 R. Asmerom 寫道,”bling” 一詞來自非洲,原先指的是採金礦。

除此,2003 年紐約時報指出因為 bling-bling 跟黑人嘻哈饒舌歌手劃上等號,也因此少不了帶有貧民窟,也就是 ghetto 形象。也因此 bling-bling 也可以說是 ghetto fabulous,不過因為形容詞帶有貶意 — 種族歧視,只要是黑人就一定是貧民窟長大的孩子 — 一般不建議用此用語。 Continue reading ““哇,太閃!” — 英文 Bling-Bling 從哪裡來?”

咩咩咩!關於「羊」這件事

2015 年是羊寶寶年,快看看你到底認不認識你的羊。

  • 英文羊叫 sheep,母羊被稱為 ewes,公羊為 rams,小於十四個月的寶寶羊則是 lambs
  • 聖經提到羊 sheep、牧羊人 shepherd 的總次數是 247
  • 古埃及人認為羊是神聖的動物,甚至還把它做成木乃伊
美國人討厭吃羊肉,平均一年一個人吃約 1.1 磅羊肉。(image credit: pbs.org)
  • 美國人討厭吃羊肉。根據 pbs.org 網站提供資料顯示,美國人一年吃的雞肉(86.5 磅)、豬肉(50.5 磅)、牛肉(65 磅)、火雞(17.3 磅),大大多過羊肉(1.1 磅)。可見美國羊比其它國家的羊好命
  • 羊跟牛一樣,有四個胃可以反芻消化青草

Continue reading “咩咩咩!關於「羊」這件事”

年年新希望,到底是無望還是有計劃?

新年快樂!按照慣例,新的一年意味著新規劃,新開始。不過不知道是不是往往計劃趕不上變化還是人們劣根性難改,商業雜誌 Forbes 報導約 92% 的新年規劃為半途而廢。為什麼呢?

根據美國政府統計,新年新希望前三名為減肥、戒煙和多幫助他人。最常見且容易失敗的第一名是減肥。心理學家表示,以“減肥”為目標根本是不可能任務。與其定下 “我要減肥” 或 “我要瘦二十公斤” 這種含糊不清的願望,應該更明確地列出步驟,如:“我要每天快走十五分鐘” 、“我要戒掉每天喝可樂、吃馬鈴薯片的習慣”、 “我每星期吃一天素” 等。

新年規劃英文是 New Year resolutions,可以這麼問:

What’s(單數)/ What are(複數)your New Year Resolution(s)?

你的新年新希望是什麼?

不過就 Sherry 個人而言,對寫新年 resolution 清單這件事早已經放棄,因為寫著寫著,似乎有從 resolution(下定決心要做的事)變成 wishful thinking(願望、一廂情願的想法)的傾象。說穿了,更像是在許生日願望,實際的沒幾個。

也正因為了解想像跟現實的差距(又或者有志者 vs. 懶人的不同),覺得這個漫畫漫畫笑死人。未免太 real 了!話說,兩名學者見面…

Continue reading “年年新希望,到底是無望還是有計劃?”

聖誕前夕準備工作令人抓狂,你的 “pet peeve” 是什麼?

喲呼,快聖誕節囉!好期待好期待,聖誕大餐、裝飾聖誕樹、禮物等等,樣樣都讓人興奮不已。不過跟家人親戚過節難免會有意見不合的情況,甚至雞毛蒜皮瑣碎小事 — 要吃美式還是中式大餐都能引起激烈爭論。再者,在外讀書工作習慣一個人生活,忽然要調適跟一群人生活還真有點不習慣。

令人抓狂可以這麼說,”Drive me up the wall!” (image credit: unintentionalhumor.com)

令人抓狂有多種說法,你可以直接了當地說:”You drive me crazy” (你讓我抓狂),又或者說:”You drive me up the wall” (你逼我逼上牆,有你讓我抓狂同樣的意思)。

雖然被逼上牆有誇大嫌疑,不過被逼到無處可退也真的只好上牆。

對了,聽過 pet peeve 這單詞嗎? Continue reading “聖誕前夕準備工作令人抓狂,你的 “pet peeve” 是什麼?”

開場醜到爆毛衣派對!(越醜越好)

沒人愛毛衣心聲:我很醜,可是我很會賺錢。

美國有個叫做 Ugly Christmas Sweater Party 文化。派對規定參加者人人得穿聖誕毛衣,毛衣越醜,勝率越高。什麼樣的聖誕毛衣才算醜呢?圖案越俗不可耐越讚,更絕的還在毛衣上裝飾鈴鐺,搞 3D 效果。

Bloomberg 彭博商業周刊 報導醜毛衣大有商機,一件可賣美金 $50 至 $150 不等。 甚至有人放棄律師工作不做,改賣毛衣。

聖誕佳節就要穿醜到爆毛衣,越醜越好!(image credit: timebusinessblog)

Continue reading “開場醜到爆毛衣派對!(越醜越好)”

待遇超級比一比,“天哪,未免太好命了!”

好消息!比起去年,記者不再是 “最糟糕的工作” 排行榜第一名,而是第二名!

根據 CareerCast 統計年薪平均三萬七的記者在兩百種行業種排第 199 名,待遇比伐木工人好。唉,真讓人心酸。也難怪許多記者捨棄跑新聞改當公關。Pew 研究表示,2013 年公關(PR,即 “public relations”)賺的錢比記者多 35%。有就是說公關賺一塊錢,記者賺 65 美仙;公關拿十萬,記者拿六萬五。

Google 德國分公司休息室,沒錯,有浴缸呢。(image credit: Google/gsmnation)

俗話說得好,人比人,氣死人。如果繼續比,尤其跟科技公司,那還真真真是氣死人。華爾街報 “Meet Silicon Valley’s ‘Little Elves'”(矽谷小幫手)一文列出的公司福利還真的是讓我有一咪咪地羨慕。當什麼記者,去當人家大公司的辦公室管理員算了。免費午、晚餐,外加瑜伽課、拳擊課,甚至才藝課。

雖說公司提供福利是希望讓員工沒理由離開公司,甚至工作時間越長越好。不過這些科技公司到底有多誇張呢? Continue reading “待遇超級比一比,“天哪,未免太好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