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想像力在哪裡?讓大腦去雲端走走,”Head in the Cloud”

Sherry 主編上週末欣賞了一齣劇情老套的音樂劇:

"Escape to Margaritaville" 劇照(Photo Credit: Alison Luff and Paul Alexander Nolan in Escape to Margaritaville, photo by Matthew Murphy)
“Escape to Margaritaville” 劇照(Photo Credit: Alison Luff and Paul Alexander Nolan in Escape to Margaritaville, photo by Matthew Murphy)

女主角是一名工作狂,因為為了慶祝最好的朋友即將要結婚,所以陪伴友人來到小島度假,做為慶祝婚禮前的最後瘋狂。在海島上原本一心想要工作的女主角,卻因為遇到男主角而改變計劃。男主角是一名帥氣的駐唱歌手,在女主角下榻的旅館唱歌。男主角對女主角展開熱烈追求,兩人陷入熱戀,並轟轟烈烈、若無旁人的談了一場 7 天戀情。到女主角與友人要離開時,原本秉直玩樂至上的男主角發現自己愛上女主角了,不想再當玩咖,可是女主角卻對男主角說他們不需要在一起,因為這就是度假,同時她感謝男主角讓她徹底放鬆,並讓她的假期有了美好回憶。女主角離開海島。男主角因為火山爆發不得不與島上的居民一起逃離海島,他決定去找女主角告白。男主角去了女主角朋友的婚禮前餐會,在酒吧跟女主角告白。女主角拒絕男主角勾勒出的美好未來——兩人一起回去海島居住,他彈吉他唱歌,女主角休息放鬆,兩人甜甜蜜蜜的共渡每一天——因為她不想要放棄她的夢想,她還是想要讓自己的研究獲得資金,讓研究改變世界。傷心的男主角告白時唱的情歌被另一名在酒吧的客人聽到,客人是名音樂經紀人。那名音樂經紀人邀請男主角聯繫他,說男主角有天份。隨後,分開的男女主角分別為各自的夢想努力。兩人都成功了,男主角成為著名歌星,女主角也成功募得資金,創立她的公司。多年後,女主角和男主角重返兩人最初見面的海島。男主角在同樣的旅館唱歌,只是這次是以大明星的身份。女主角對男主角告白,說自己希望兩人能重新開始。兩人又再次在一起,之後結婚,快樂大結局。

深深嘆一口氣,Sherry 主編 (1) 決定最近不想再看音樂劇,想看戲劇 (2) 循環播放 “When Your Feet Don’t Touch Ground”.  Continue reading “你的想像力在哪裡?讓大腦去雲端走走,”Head in the Cloud””

如夢境般優美惆悵的生死離別——古典芭蕾 “La Bayadère”

提到古典芭蕾會想到什麼?不知道 SherryTalk 的朋友們是不是跟 Sherry 主編一樣,因為季節使然,首先想到聖誕節經典芭蕾舞劇《胡桃鉗》,接著是永遠的芭蕾舞劇經典《天鵝湖》呢?在這裏要跟喜歡表演藝術的朋友們推薦另一齣古典芭蕾舞劇經典:”La Bayadère”,譯:《舞姬》、《神殿舞姬》。場景設定在印度古代,其舞台佈置和服裝理所當然的金碧輝煌,尤其是第三幕的那如夢境般的舞蹈,絕對值得一看!

La Bayadère 劇照:32 名身著白色的芭蕾舞者讓生死離別染上夢幻般的色彩,更讓人患得患失。(Image Credit: Mariinsky Ballet)
La Bayadère 劇照:32 名身著白色的芭蕾舞者讓生死離別染上夢幻般的色彩,更讓人患得患失。(Image Credit: Mariinsky Ballet)

註:北印度語裡 la bayadère 指的是寺廟舞者(temple dancer )

Continue reading “如夢境般優美惆悵的生死離別——古典芭蕾 “La Bayadère””

如果那天我們開口,結果會是如何?

不知道各位 SherryTalk 讀者有沒有曾經在旅途的路上,遇上某張讓你浮想聯翩的臉孔呢?那個人為什麼踏上旅程?他旅程的終點在哪裡?他離開你以後,又會有什麼樣的故事等待他呢?

上個月在 La Jolla Playhouse,Sherry 主編欣賞了一場 “沒有說出口的如果”。故事遊走於現實和夢境之間,因為大部分的台詞建立於如果車廂裡的六位乘客有互相交流、說話——而他們沒有。

一切的開始,從第二位乘客搭上海岸星光列車 Coast Starlight Train 時開始運轉。

"The Coast Star Light" 劇照 (圖片來源:La Jolla Playhouse)
“The Coast Star Light” 劇照/編劇:Keith Bunin |導演: Tyne Rafaeli/演出日期:8-20-19 至 9-15-19(圖片來源:La Jolla Playhouse)

Continue reading “如果那天我們開口,結果會是如何?”

小魔女 Matilda 帶你搗亂:Revolting Children

相信大家對小魔女瑪蒂達 Matilda 的故事不陌生。英國著名童書作家羅德・達爾筆下的瑪蒂達是個天才兒童,才三歲就會讀書(而且不是有圖片,而是全部是文字的書喔),還會自己洗澡、換衣服、做飯照顧自己。

然而,比模範生還模範生的超完美兒童瑪蒂達卻沒有得到父母的喜愛。她的父母認為小孩子應該多看電視少讀書,而像瑪蒂達這種自己會到圖書館看書的孩子則是個不擇不扣的怪胎。而在學校,瑪蒂達的校長更是個討厭小孩,希望這個世界沒有小孩這種生物的可怕暴君。

故事中的 Matilda 跟一般孩子不一樣,非常聰明。投入書中的世界是她唯一快樂的方法。(Image Credit: Web/Leeds Book Club)

處於惡勢力的小小瑪蒂達要如何運用自己異於常人的大腦,和其可以控制東西的魔力來扭轉自己的命運?

百老匯 “Matilda” 音樂劇裡,瑪蒂達高歌,為什麼故事中的角色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為什麼我們必須做別人叫我們做的事呢?要不,來調皮一下!

Sometimes you have to be a little bit naughty.

Continue reading “小魔女 Matilda 帶你搗亂:Revolting Children”

橫跨地理、時間、文化、記憶的舞蹈 “Chotto Desh”

表演時間為 50 分鐘,中間沒有中場休息。而舞者,僅一人。

融入編舞兼表演者 Akram Kahn 的背景 Chotto Desh(意:小故鄉 “small homeland”)用現代舞蹈訴說一個年輕人的成長故事,即英文文學術語稱 “coming of age story”。

對許多人而言 – Sherry 也包括在內,如果沒有事先閱讀關於編舞者所要傳達的理念,多多少少會對現代舞蹈所想要表現的訊息感到不知所云。畢竟舞蹈為表現主觀的 subjective ,著重於編舞者個人的情感。不過 Chotto Desh 卻成功地使用多種元素(如:視覺上的、聽覺上的等等)加強舞蹈的故事性,舞出 above and beyond 的精彩表演!

舞者 Akram Kahn 在自己的頭上畫了眼睛、嘴(或鬍子)頓時化身為自己的父親。非常精彩的演出!(Image Credit: Akram Khan Company)

感謝 Irvine Barclay Theatre 邀請這麼棒的表演者,讓觀眾們享受此種驚艷!

Continue reading “橫跨地理、時間、文化、記憶的舞蹈 “Chotto Desh””

樹與森林的對話:Mr. “Almost Right”

前些日子在網路上看到篇關於森林、樹木和感情的文章。

說到愛情這座森林,相信大家對它並不陌生。不管是感情還是婚姻,尋覓之間,大家問的都是:「這棵樹是我要的樹嗎?我願意/能夠為這棵樹放棄整片森林嗎?」所謂放棄「森林」,進入一對一的感情、婚姻,到底就是做選擇。一個人決定選擇了另一個人。而選擇的本質,就必須有割捨放棄。困難的不是做選擇,而是堅信自己的選擇沒有錯。因為世界上沒有一顆「完美的樹」,單一棵樹也無法滿足自己所有的需求(內與外)。最多,我想,只能期望自己可以找到一顆差不多,或近乎自己要求的樹。之後,則是靠兩人努力磨合來盡量更靠近完美。

沒有 Mr. Right,可是有 Mr. Almost Right(差不多完美男人)!

難的不是找到一棵樹,而是願不願意為那顆樹放棄森林。(Image Credit: 幾米《地下鐵》/jimmyspa.com)
難的不是找到一棵樹,而是願不願意為那顆樹放棄森林。(Image Credit: 幾米《地下鐵》/jimmyspa.com)

Continue reading “樹與森林的對話:Mr. “Almost Right””

約會也來驚人大反差:Paradox

從地鐵走出來,回家的路上,聽到一男一女的對話。從女生提出的問題(是作家嗎?不是,我是研究生,專攻美國二十世紀文學),和說話的語氣(略帶崇拜,語調充滿興奮,不管男生說什麼,女生都會驚呼:噢,那太棒了!),都可以大概猜出兩個人認識不久,戀情處於未/稍稍萌芽的階段。你知道的,初期那種不管對方說什麼都好有趣、迷人,整個人閃閃發亮散發出聰明光彩。

男生跟女生說自己主要鑽研短篇小說 short stories(哇,好厲害!),接著問女生有沒有聽過去年發表的某篇短篇小說(我沒聽清楚名字,英文字母 D 開頭),結果那女生十分熱情地回答:

Yes, I did not know about that story!

噴飯!那女生Yes 那麼大聲我還以為她知道,結果她 Yes 竟然是 Yes不知道。搞了半天竟然是Paradox!

第一次約會… (image credit: Web/http://news.com.au)

Continue reading “約會也來驚人大反差:Paradox”

月亮搗亂:紅藍接力 ”once in a blue moon”

今年的中秋月,很特別。

中秋也瘋狂,紅色血月 Blood Moon(image credit: Web/www.tophdgallery.com)

紅色月亮!沒錯,今年中秋抬頭賞月(美國西岸約 18:00,東岸約 21:00),可以月全蝕和血月(Blood Moon)。這一次的紅色月亮是「連環四月蝕」的最後一次,前三次為2014 年4月15日、10月8日,和2015年的4月4日、9月28日。這個天文奇觀,500年只出現過三次!錯過這一次,還要再等18年!

熱血的 Sherry 晚上九點準時下樓,向月亮報告。那月亮呀,又圓又亮,亮得刺眼,亮得藍白藍白,且亮得有點冷。隨著月全蝕開始,看著黑夜一口一口吃掉月亮,到最後,僅剩外圍一道紅色圈圈。接著,等。等月亮由無變到有,等月亮慢慢變紅:“Once in a blue moon!”

咦,怎麼是藍色而不是紅色的月亮?

Continue reading “月亮搗亂:紅藍接力 ”once in a blue moon””

未說出口的秘密:What’s left unsaid

這趟去英國倫敦,是第四次。不同於先前,不忙著衝刺觀光景點,你知道,行程緊湊,8:30 起床梳洗吃簡單早餐;10:00 國會大夏/大笨鐘;11:00 白金漢宮閱兵儀式;12:30 Borough Market 午餐;14:00 大英博物館… 等。反而因為無所求,也沒有堅持什麼絕對(「我一定要去/看到 xxx!」),時間意外地優閒自在。

當然,此次旅遊主要重點放在愛爾蘭(點擊閱讀博文:《愛爾蘭七色羊,你是Black Sheep嗎?》)。不過在倫敦我還是完成幾樣清單上想做的事,其中,包括去 Courtauld Gallery 藝廊看展覽。雖然沒有看到自己很喜歡的點彩畫畫家喬治・秀拉 Georges-Pierre Seurat 特展(嗚,早知道晚一個禮拜去倫敦!),托《未・完成》 “Unfinished” 特展的福,覺得有值回票價。

(image credit: London Pass/Courtauld Gallery)

Continue reading “未說出口的秘密:What’s left unsaid”

年紀大了,還撲火不?

Don Marquis (1878-1937),美國人,是作家、記者、專欄作者,還是幽默才子,即:author, journalist, columnist, wit。年輕時,我很喜歡他的一首詩, “The Lesson of the Moth”。詩的內容簡單,講述蟑螂跟飛蛾的對話。

一隻蟑螂在閣樓看到一隻一直撞擊電燈泡的蛾,便問蛾:「你在做什麼,你不知道燈泡的金屬絲會把你燒死嗎?」 蛾回答:「我知道,可是我寧可為那一瞬間的快樂、美麗而死,也不要庸庸碌碌,平淡地過一輩子。」 可想而知,最終蛾撲火成功,化成灰燼。

隨著長大,對很多事情,不管是事業還是愛情還是夢想,都不再偉大。曾經,如三毛般化成沙漠的沙,隨風飄走,是瀟灑。現在,卻覺得可怕。曾經,未來的自己可以是X,也可以是Y,捨棄最快的直線,專走彎曲迂迴的道路。現在,卻覺得有份工作,賺賺錢,吃吃喝喝,閒時逛街旅遊也不錯。(看博文:追夢趁早,莫待 lose your balls 時) 。

Sherry 讀大學時,因為這首詩,有感而發而寫了《蟑螂之愛》。此中篇小說與《約會》,都曾經發表於北美世界日報。

你願做撲火的蛾,還是那打不死的蟑螂?(image credit:Christina Drejenstam http://missyuan.com)
你願做撲火的蛾,還是打不死的蟑螂?(image credit:Christina Drejenstam http://missyuan.com)

Continue reading “年紀大了,還撲火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