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保羅・塞尚(Paul Cezanne)這名後現代主義畫家,首先浮上腦海的就是蘋果。印象派追求光與色彩,反之,塞尚提倡「線是不存在的,明暗也不存在,只存在色彩之間的對比」。看這幅《靜物》(Still Life with Apples and Oranges),塞尚從不同的角度觀看蘋果、橘子,找出物體的多樣性。
不過,除了靜物,塞尚也畫人物。紐約大都會美術館(Metropolitan Museum of the Art)展出畫家親密愛人,”Madame Cezanne” 特展。
素描本(左圖)裡,有著鵝蛋臉、不突出五官的女人名字是 Hortense Fiquet。1869年,Fiquet 19 歲時開始當塞尚的模特兒,兩人相識。三年後,兩人第一個兒子保羅出生。不過倆人沒有結婚。直到 1886 年,孩子 14 歲那年,為了讓接保羅獲得繼承權,兩人才正式結婚。
望著畫中表情平淡的女人,我想知道,是什麼原因讓她願意成為塞尚的地下情人。而且一當,就十幾年。是愛情?還是其它?
Fiquet不是塞尚唯一的女模特兒,可是卻是畫家最常畫的繆斯。除去一本本畫滿Fiquet鉛筆素描 — 讀書、思考、打毛衣 — 的素描本,塞尚為她畫了29幅油畫。
真愛?你錯了。
塞尚的家人、朋友都不喜歡Fiquet,認為她愛慕虛榮,花錢如流水。英國 Telegraph 報導寫道,塞尚求學時認識的好友 Zola 形容 Figuet 如同不起眼的灰塵 dust,有型體,可是卻不是個有感情的人。
也許,連塞尚自己也搞不清楚自己對 Fiquet 的感情。愛她,卻又厭惡她。塞尚從來沒有告訴自己的家人他跟Fiquet的關係,甚至連情婦為自己生下兒子時也沒有透露半字。
也許,如果塞尚願意留在家裡陪Fiquet跟兒子(而不是背著畫具到處去畫畫,一走就好幾個禮拜),畫中Fiquet的表情是否會快樂點?
大都會美術館這次特展的焦點是 The Red Dress Paintings。四幅畫,均完成於 1880 年末,分別收藏在四所不同的美術館,此次首次相聚一廳。畫的主題、服飾相同,成品的感覺卻大不同。
心理學上提到 “gaze”,即眼神,分為「看的人」跟「被看的人」。塞尚是「看的人」,在英文文法上,是主詞(subject),做動作的那個人。而Fiquet是「被看的人」,是物體(object)。
Fiquet 的面無表情是坐太久臉部僵硬,還是塞尚純粹以 object 的眼光觀察與作畫?換個角度,讓 object 變 subject, Fiquet 的表情會不會更生動活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