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訪彼得潘(飆淚到呼吸困難好片)

今晚重新定義好電影指標,感動不算什麼,絕對要「飆淚到呼吸困難」才是真正厲害。

重看 2004 年電影,《尋找新樂園》(Finding Neverland),大受感動,結尾擤鼻涕擤掉17 張衛生紙。由強尼・戴普(飾演蘇格蘭作家詹姆斯・馬修・貝瑞)、凱特・溫絲蕾(飾演寡婦/四個男孩的母親,西維亞・戴維斯太太)主演,主要講述舞台劇作家因為在公園巧遇戴維斯一家人,透過互相來往而得到創作新舞台劇《彼得潘》的靈感。

相信大家對彼得潘這名拒絕長大的頑皮男孩不陌生,”Peter Pan: The Boy Who Wouldn’t Grow Up”(1904)。在貝瑞筆下,Neverland 充滿天馬行空的魔力色彩,有彼得潘和遺失男孩(the Lost Boys)、美人魚、印地安酋長、海盜、小仙女 Tinker Bell、壞蛋虎克船長和會發出鬧鐘滴答滴答聲的鱷魚。

可是在這看似充滿童趣的故事裡,卻有著淡淡的憂愁。

All children, except one, grow up.

書中的第一句:「所有的孩子都會長大,除了一個人」,道出彼得潘的悲哀。選擇永遠保持童年的純真,拒絕扛成年人的責任,除去不現實外,還是條孤寂的選擇,因為人人都得長大。

在迪士尼卡通裡,鱷魚的名字就取自時鐘發出的聲音,叫 Tic-Toc(正確拼音為 tick tock)。片中,鱷魚逗趣可愛,對虎克船長「肉體」虎視眈眈。可是,鱷魚何嘗不是死亡的隱喻?虎克船長害怕鱷魚,因為鱷魚象徵死亡。可是不管他怎麼逃,鱷魚還是緊追在後,「滴答滴答」地倒數。

與麥可・戴維斯玩耍的貝瑞(image credit: WikimediaCommons)

英文裡,形容一個人像小孩子一樣可以說 childish、kiddish、silly。被標上這三個形容詞並非壞事,看情形而定,不過如果被說是 immature 就不太好。

除此,持有純真的老頑童或大小孩們,你可以說 “He’s a boy at heart”(他心裡住了個大男孩)或 “From the beginning to the end, he was always a boy”(他始終如一都是個大男孩)。

不過也奇怪,被說成「大男孩」是種讚美,卻沒有聽過「大女孩」這說法。反之,被說 “You are like a girl”(你像個女孩)有貶意。可是為什麼 “like a girl” 等於娘娘腔、運動爛?看看美國衛生棉 Always 先前推出,造成轟動的 “Like a girl” 廣告,女生當自強。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